每年9月18日,全國都有一大批城市試鳴防空警報,是一年當中防空警報試鳴最為集中的時段。對一座承平日久的城市而言,如果僅僅鳴放幾聲警報,處于快節(jié)奏生活之中的市民往往不會給予過多的關注。與相關活動“捆綁打包”,形成規(guī)模效應,無疑是提高防空警報試鳴效益的好方式。
與宣傳人民防空法規(guī)相結合?!胺ㄕ撸沃艘病?。警報試鳴期間宣傳人民防空法及各地配套規(guī)定,既能為試鳴防空警報講清法律依據(jù),又能使受眾了解與警報試鳴相關的人防通信、人防疏散、人防工程等知識,還可樹立起人防部門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、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。人防部門在普法過程中,不僅要講清人民防空是什么,而且要講清組織和個人在未來人民防空行動中干什么,明確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責任與義務,增強人民防空人民建的社會共識。
與推介人防工作相結合。群眾熟悉人防,才能關心支持人防。以試鳴警報為契機,人防部門可通過組織公眾開放日、協(xié)調媒體集中采訪、開展網上知識競賽等辦法,大力宣傳人民防空戰(zhàn)時應戰(zhàn)、平時服務、應急支援的職能使命,大力宣傳人防系統(tǒng)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成就成績,使群眾感到人防就在身邊,身邊離不開人防。
與防空演練相結合。防空警報是人民防空行動的號令,依令而行開展演練,讓市民進入戰(zhàn)時角色,有利于增強社會各界對人民防空的理解和認同。人防部門可依據(jù)訓練與考核大綱要求,開展人防指揮部點驗、人防專業(yè)隊技能展演、重要目標防護、消除空襲后果等內容的演練,組織市民辨識警報信號、熟悉疏散路線、練習急救技能,讓防空警報在群眾心目中成為平戰(zhàn)轉換的“分隔符”、參加人民防空行動的“集結號”。
與國防教育日活動相結合。每年9月第3個周六是法定的全民國防教育日,與“九·一八”在時間上接近或者重合。把警報試鳴融入國防教育日系列活動,既利于擴大教育規(guī)模、形成聲勢,又能體現(xiàn)人防作為國防重要組成部分的本質屬性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,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。當前,社會各界對國防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,人防部門與軍事機關、宣傳部門兵合一處開展教育,必將提高人民防空的社會知曉率和群眾參與度。
與提升預警能力相結合。試鳴警報直接檢驗的就是警報器的性能。人防部門應與規(guī)劃、住建、城管等部門搞好協(xié)調,把試鳴警報的過程變?yōu)闄z修、更換、添置警報器的過程,做到城市建設發(fā)展到哪里,警報器就延伸到哪里,確保主城區(qū)警報鳴響率達到100%,警報器始終處于良好狀態(tài)。(李浩、賈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