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慶市探索人防教育“從娃娃抓起”方法路子
人民防空進入小學校園
■中國國防報特約記者 王誠潔

重慶大學城第一小學輔導員楊姍利用模型給學生講解現(xiàn)代兵器知識。

重慶大學城第一小學的學生閱讀人防知識手抄報。

沙坪壩區(qū)人防辦工作人員為試點學校學生介紹人民防空應急通信發(fā)展情況。

沙坪壩區(qū)育英小學組織學生到重慶市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館參觀學習。

沙坪壩區(qū)新橋小學老師龐敏給學生上人防知識課。 王誠潔 攝
青少年學生接受新鮮事物快、可塑性強,是接受國防教育、人防教育的重要時期。人民防空如何進入小學校園?10月21日,重慶市24個區(qū)縣教育委員會、教師進修學院、人防辦的負責人,齊聚沙坪壩區(qū)試點學校建言獻策,形成三點共識。
第一點共識:教材應兼具知識性與生動性。在重慶大學城第一小學人防知識進小學示范課上,學習指南《人防有我》和口袋書《漫說人防》等教材吸引了觀摩人員的目光。
《人防有我》以兩位小朋友對話的形式,引導孩子們走進世界防空襲和人民防空歷史,了解現(xiàn)代國防、人防知識,還特別告訴孩子們:腳下這片土地,飽受戰(zhàn)火摧殘,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遭受了長達5年半的轟炸?!堵f人防》以漫畫形式講述人防故事,“戰(zhàn)爭曾經來過”“誰將守護你”等諸多章節(jié)引發(fā)孩子們濃厚興趣。
“缺乏基本教材,一度成為人防知識進小學的主要瓶頸?!敝貞c市沙坪壩區(qū)人防辦主任雷厲風說,為破解這一難題,他們聯(lián)合教育部門,利用2年時間,編寫了一套具有時代特色、地域特征的教材,保證人防課在試點學校順利推開。
第二點共識:課堂既“固定”又“移動”。觀摩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試點學校的人防課不只在教室上——
重慶大學城第一小學、育英小學在教學樓通道設置人民防空知識角,擺放兵器模型、人防器材,讓師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國防知識,增強人防意識。
新橋小學組織師生到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參觀,聆聽幸存者現(xiàn)場講述,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。
各試點學校還定期組織應急疏散演練,把人防知識教育融入校園小廣播、小畫報、小櫥窗宣傳。通過“固定課堂”與“移動課堂”相結合的教學方式,學校師生普遍做到“五會”,即:會準確識別防空警報信號,會正確使用人防工程和應急避險場所,會做防護動作,會制作簡易防護器材,會開展自救互救。
第三點共識:相關部門齊上陣。在人民防空進小學的試點活動中,沙坪壩區(qū)相關部門緊密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。
該區(qū)教委負責人防課的設置、實施、評價工作,提供師資培訓、精品課程孵化等專項經費。
該區(qū)人防辦在教材編寫、教學場地設置等方面提供專業(yè)指導,負責教材出版推廣的經費保障。2年來,人防部門投入專門資金,為學校配備防毒面具、防毒衣、防空警報器等教學器具。
該區(qū)還指定由教師進修學院牽頭組織試點學校開發(fā)人防課程,對人防課教師開展全覆蓋培訓,確保授課質量。
在各部門共同努力下,試點學校普遍把人防教育列入學校年度教學計劃,做到定年級、定教師、定課時、定進度、定考核。
重慶市人防辦主任鄭平表示,下一步,他們將繼續(xù)深化與相關部門合作,不斷豐富人防教育“從娃娃抓起”的方法路子,努力實現(xiàn)教育一個學生、帶動一個家庭、輻射整個社會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