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城論壇丨向難攻堅 難中求成

來源:解放軍報 作者:陳東方 責任編輯:李慶桐 2025-06-18 07:34:16

向難攻堅 難中求成

■陳東方

某部黨委堅持下大力破除影響制約戰(zhàn)斗力建設的短板弱項,圍繞加強新型作戰(zhàn)力量人才培養(yǎng)、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、推動部隊高質量發(fā)展等難題攻關,取得了一大批實踐成果。他們這種向難攻堅、難中求成的做法,樹立和踐行了正確的政績觀,值得學習借鑒。

習主席強調,“我們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、在歷經考驗中壯大”。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。成就一番事業(yè),往往需要戰(zhàn)勝各種困難。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,因“沒有后方”而困難重重。鄧小平同志說,“共產黨員的特點是越困難越有勁、越團結”。事實一再證明,沒有艱苦奮斗,哪來波瀾壯闊?絢爛的光彩,往往藏匿于困難背后。如果沒有“自找苦吃”的精神,沒有“啃硬骨頭”的勁頭,總想著輕輕松松、敲鑼打鼓就收獲頗豐,無異于癡人說夢。

焦裕祿同志是我們黨向難攻堅、難中求成的標桿。他初到蘭考時,正值豫東地區(qū)遭遇嚴重的內澇、風沙、鹽堿災害,黨組織找他談話,告訴他蘭考是一個最貧窮、最困難的縣。面對困難,焦裕祿沒有半點退縮,誠懇地說:“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,越是困難的地方,越能鍛煉人?!贝笫码y事看擔當,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(yè)。正是憑著敢于“在困難面前逞英雄”,堅持“越是艱險越向前”,焦裕祿帶領群眾攻堅克難,找到了根除“三害”的辦法。

很多時候,困難是客觀存在的。對待困難的態(tài)度,決定工作狀態(tài)和事業(yè)成就。對領導干部而言,不怕困難、攻破難關,不僅能收獲成長、積累經驗,還能創(chuàng)造業(yè)績、成就非凡。可以說,難中求成是磨煉,更是營養(yǎng);是鍛造,更是收獲。倘若懼怕困難,稍遇一點風浪就退縮,結果只能是停滯不前,甚至走下坡路。現實生活中,仍有少數領導干部不能正確對待困難,有的缺乏攻堅精神,視難題為畏途;有的缺少辯證思維,看不到困難背后的機會;還有的缺少創(chuàng)新意識,在困難面前敗下陣來。如此一來,就很難戰(zhàn)勝困難,取得突破,贏得勝利。

比之過去,我們遇到的難題并不少,向難攻堅、難中求成的精神和行動決不能丟。今天,我國國家安全形勢嚴峻復雜,只有加快鍛造可信可靠、隨時能用的實戰(zhàn)能力,才能應對風險、戰(zhàn)勝挑戰(zhàn);只有突破自身瓶頸,將科技優(yōu)勢轉化為制勝優(yōu)勢,才能走在前列、跑贏對手……這其中,必然會碰到很多“婁山關”“臘子口”,需要領導干部不避難、真解難,在知難而進中成就事業(yè),在敢想敢干中開辟通途。

向難攻堅、難中求成,貴在心有定力、手有實招。事實上,“困難最害怕腦和手的團結”。面對困難,一些人可能會有兩種表現,一種是思想上恐懼,另一種是行為上膽怯。因此,取得同困難作斗爭的勝利,既要從思想上戰(zhàn)勝它,又要從行動上打敗它。這就需要腦和手共同發(fā)力,真正在頭腦中形成不怕困難的決心意志,進而在行動上采取有效措施去克服它、消除它。

向難攻堅、難中求成,最終要見真章、見實效。就像解題一樣,找到答案才是關鍵。領導干部要迎著困難找辦法,以“有解”的決心攻克看似“無解”的問題?!笆郎蠠o難事,只要肯登攀。”對于“老大難”問題,可以開拓思路,以創(chuàng)新的方法求解;對于新生的難題,可以學習研究,在研機析理中找到“鑰匙”。領導干部只要堅定“必解”的信念,拿出“有解”的措施,眼前的困難就會變成向上的階梯,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就能轉化為“事事心中有底”的行動力。

輕觸這里,加載下一頁

分享到
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×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”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